ABG欧博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企业要闻
      • 十九大后生态环境的变化:8个要点你应该知道

        发布日期:2017-11-01   点击量:

      • 十九大后生态环境的变化:8个要点你应该知道


            十八大以来,我国污染治理力度前所未有,生态环保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10月23日下午,十九大新闻中心举行记者招待会,环保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干杰介绍了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那么 ,在新时代下,我们身边的生态环境会怎样变化 ?

        十九大报告对生态文明着墨颇多,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建设美丽中国。

        2017年10月23日下午,十九大新闻中心举行记者招待会,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环保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干杰介绍了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

        十九大之后,我们身边的生态环境会怎样变化 ?南方周末记者为你梳理出了以下要点 。

        要点1:更好的空气

        2035年PM2.5都应该达到35微克/立方米

        “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到2020年,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李干杰说,“对于大气环境质量来讲,恐怕不仅仅是全国平均水平,包括我们的一些重点区域,PM2.5年均浓度都应该达到每立方米35微克/立方米。”

        35微克/立方米正是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的标准,这意味着 ,到2035年,全国空气质量基本上都要达标。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 ,打赢蓝天保卫战,过去是叫“打好” ,现在是叫“打赢”,意味着比过去有更高的要求 。

        怎么个打赢法 ?确保到2020年,“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里面设定的目标一定要实现——全国338个地级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必须达到80%以上 ,以2015年为基数  ,未达标城市PM2.5的浓度要平均下降18%。

        李干杰说,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确实还存在不少问题,包括空气质量离老百姓的期待和要求有较大差距,重点地区、重点时段的污染程度更加严重,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 ,以公路运输为主的运输结构尽管有进步但总体不理想,环保的工作压力没有效传导到位。

        目前,环保部已经发布了秋冬强化治理大气污染的方案,并且在每个地级市派驻一个专家组,区域环保机构也在成立中。

        要点2 :环保督察力度不改

        正研究制定督察相关法规,未来国家和省两级联动

        十八大以后,中央环保督察成为生态文明体制机制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自2015年底从河北开始试点 ,到十九大之前已经实现了31个省区市的全覆盖。

        督察的成效如何?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

        李干杰说 ,四批中央环保督察过程中,一共受理了群众的举报13.5万件,向地方交办了10.4万件 ,10.2万件已得到办结 ,其中8万件涉及到垃圾、油烟 、恶臭 、噪声 、散乱污企业污染 ,以及黑臭水体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

        中央环保督察促进了地方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比较好地解决了一些地方突出存在的“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同时促进地方环境保护、生态文明机制的健全和完善,地方加快制定的相关法规制度初步统计有三四百项。

        督察力度会不会减弱 ?污染企业是否还会没督察就偷排 ?

        李干杰说,坚持督察力度不改不会有任何疑问 ,环保部正在牵头抓紧完善相关机制和配套措施,研究推进有关中央环保督察相关法规的制定工作 ,把这项有效机制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

        此外,国家督省 、省督市县 ,前者的体制机制已经基本健全,省督市县如何做?地方即将建立省级环保督察体系,正在通过省以下环保垂直管理改革这项制度抓紧推进,未来国家和省两级联动 ,使得督察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

        要点3:山水林田湖草一体的大环保

        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总体来看,我们经济体制改革进展还是比较快的,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他提到 ,整合体制机制的难度较大,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中,部门职责交叉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 。

        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 ,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 ,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 。

        杨伟民举例 ,过去涉及自然资源管理的部门几乎都各自设置了自己管理的保护地,数量很多、面积很大,但监管不到位,有些形同虚设 。此外,一块国土,可能被不同的部门规划成不同的用途。而空间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进行空间治理 ,必须有个统一 、完整的空间规划为依据。

        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 ,或将从大环保的角度突破生态环境保护的政府职能相对分散 、开发和保护由同一个部门在做的既有难题。

        大环保还体现在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另一举措中,即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的治理 。

        杨伟民解释,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要想真正保护好耕地,必须同时、同步保护好其他自然生态空间。目前,包括 ,土地、水、能源、天然林、草原、湿地 、沙化土地 、海洋、矿产等自然资源都实行了总量管理制度。

        要点4:环境与经济为正相关

        坚决反对“一刀切”

        当被问到环保是否增加了失业率、影响了经济时,李干杰说,要说对企业局部的、微观的影响一点都没有,那是不可能的。但是从长远看、从宏观上看 、从大局上看 ,是没有影响的。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经济是正相关的 。

        李干杰说,在中央环保督察的过程中政府紧密跟踪了这些地区的经济数据,发现开展中央环保督察的省份 ,经济各项指标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某种意义上来讲比过去还要好 。

        至于就业率问题 ,李干杰则回复,中国主要城市的调查失业率已经降到了近些年最低的水平,如果加强环境保护影响了就业,则不会有如此表现  。

        针对有媒体报道称环保搞“一刀切”的问题,李干杰说,不分青红皂白、不分好坏的“一刀切”是坚决反对的,即使个别地方发生过 ,都第一时间得到了纠正 。即使对于那些违法违规的企业,也是根据情况,能够整改的给予时间进行整改,并非一棍子打死。只有那些确确实实没有生存价值,又严重污染环境,整治又没有任何希望的,才最后关停关闭。

        要点5:不要让土壤污染

        对米袋子 、菜篮子、水缸子产生重大影响

        李干杰介绍,相对大气污染 、相对水污染来讲 ,土壤污染的防治难度更大,但有关法律法规又比较薄弱 ,甚至可以说之前是一个空白状态。2016年颁布“土十条”后,法律法规和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都在积极推进 。

        今后,在农用地分类管理方面,由农业部牵头在天津 、湖南、湖北、辽宁这等地开展农产品禁止生产区的划分试点 ,同时农业部会同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部门联合印发《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方案》,在湖南的长株潭等地区推动轮作休耕试点工作 。

        在建设用地准入管理方面,住建部、国土资源部、环保部已经联合部署利用全国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信息系统 ,实现多部门信息共享。北京、天津  、上海、重庆等地已经率先建立了污染地块名录,一些地方还陆续发布了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加强执法,严控新增污染。

        土十条提及的试点示范也在积极推进之中 ,力争像大气和水一样 ,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尽快见到一些成效。“至少不要让土壤污染对我们的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产生重大影响,不要对老百姓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并且通过努力加快修复治理 ,使得这块领域尽快得到明显改善”。李干杰说 。

        要点6 :治理农业污染

        防止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

        杨伟民认为,过去确实存在着重视工业和城市污染防治,对农业 、农村污染防治投入的力量、投入的资金相对来讲是不够的,但最近这五年来这种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

        李干杰说,农业污染治理某种意义上形成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块短板中的短板 。十九大报告中 ,明确提出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这等于给我们打响了发令枪、吹响了冲锋号,环保部将会同相关部门推进这项工作。

        在农村生态环境改善方面,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以来,中央财政就投入了375亿元,一共整治了11万个村庄,大约有2亿农村人口从中受益,推动了整个农村的污染防治工作、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据介绍,计划到2020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将完成20万个村,达到我国所有行政村的1/3左右 。除此之外,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管也将加强,防止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作为重点工作正在推进 。

        要点7:修护长江

        县级以上1320处集中饮用水水源地全面整治

        十九大报告提出来 ,要以共抓大保护 、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2016年5月开始,环保部在长江经济带范围内组织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执法专项行动,共排查319个地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累计排查上报环境违法问题490个。

        李干杰介绍了行动 ,在气候条件 、水文气象条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的背景下,2017年1-9月份,长江经济带流域I-III类的水质比例同比提高了4.3个百分点,劣V类比例下降了0.8个百分点。

        但他同时表示,长江经济带的基础设施欠账比较多,沿线重化工布局比较密集,农村面源污染比较突出,一些浅滩湿地这些年遭到一些损害和破坏 ,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维持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

        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同时,还准备用两年时间,对整个长江经济带所有县级以上1320处集中饮用水水源地全面进行整治 。

        要点8 :发展绿色金融

        行业潜力仍然巨大

        十九大报告提出 ,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发展绿色金融。2016年由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已经下发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意见已做出部门分工,各项措施正在落实中。杨伟民表示,中国在利用市场机制促进绿色发展方面还有很大潜力,其中之一就是绿色金融。

        杨伟民介绍 ,目前绿色金融发展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2017年1-9月 ,我国共发行贴标绿色债券1340亿元,占全球发行量的24% ,这在国际上还是处于领先地位。

        截止2017年2月,21家主要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7.51万亿元,比重和增长速度在快速提高,目前占全部信贷比重是8.8%左右,涌现出绿色指数产品等创新型产品,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市场选择。

        一些改革也在推进过程当中,财政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方案,有关部门主要是证监会正在研究上市公司环境信息的披露怎么样进一步提升;人民银行会在一些地区组织开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实验区等一些重大措施 ;中国已经与其他一些国家开展合作,如中英、中法财金对话,以及绿色金融合作等等。

        不过 ,相对于庞大的绿色市场发展要求来看,绿色金融发展仍然不足 ,杨伟民预计未来的潜力巨大。